桃片糕

2023-06-18 724 0

桃片糕,又名云片糕。相传乾隆皇帝巡游江南淮安府时下榻在一汪姓大盐商家中。一日,看到窗外鹅毛般的大雪漫天飞舞,乾隆情不自禁地吟咏出“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的诗句,可是到第四句偏偏卡壳了,冥思良久而不得。

这时,接驾的汪盐商恰巧前来跪献茶点。乾隆一想,正好趁这吃茶点的工夫,把窘相掩过去。他看着那一碟薄薄的片状糕点,洁白晶莹,甚是惹人喜爱,放入口中,酥软香甜,乾隆龙颜大悦。汪盐商乘机叩请皇帝给这祖传的茶点御赐名,乾隆欣然应允,眼前这糕点的色彩、形状、质地,岂不像外面飞舞的雪片吗?哪晓得他竟将默念的“雪片糕”写成了“云片糕”,既然是御笔,哪是能随便更改的?于是就沿用了“云片糕”这个名称。

云片糕用料是很讲究的,手工工序也是极其复杂的,从选米、炒制、碾磨、露制、陈化、炖制、切片到包装工序十余道,至少要在三个月以上才能完成,而且每道工序在温度、湿度、时间、技巧上都有严格的要求。譬如,单是磨面不同的人磨出的面在分量、光度和细度上是不一样的。

清嘉庆年间,江南富商吴氏踏着“川盐入湘”的石级栈道,来到了施南府,来到了建始县,来到了花果坪。吴氏一踏上这片迷人的土地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遂携家带眷在此安家落户。此行,他们没有忘记带来江浙的小吃云片糕及其传统的制作工艺,也没有忘记带来江浙人的闯劲和他们生命因子中特有的适应能力与团结的精神。有人说一个地方的饮食,代表着一个地方的性格,云片糕糯、柔、香、甜的质地也许正暗合了江浙人的禀赋与气质。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生息,并将祖先的这点传统技艺发扬光大。一面精心挑选清江流域特质的香糯米,一面细心拣选景阳河特有的纸核桃,并辅以白糖、猪油、淀粉等原料按一定的配方精制而成。

云片糕在花果坪,经过吴氏家族近两百年的积淀与发展,现在生产的核桃云片糕不仅厚薄一致,而且图案美观。桃片中间缀以核桃粒,它形状同牌,色泽若玉,片薄像纸,柔韧如带,散开似扇,质地高华,肥润绵软,芳沁肺腑,甚是惹人喜爱。撕一片送入口中,香甜软润,泯化弥散,齿颊生津,回味无穷,更具滋阴补气、润肺化痰之功效,实乃风味独特的绝佳小吃。

唐朝诗圣杜甫曾在《杜鹃》中写道:“今忽暮春间,值我病经年。身病不能拜,泪下如迸泉。”如此黯然神伤,他得了什么病呢?相传是他在成都做官时因文乱法被谪夔门,一路风餐露宿,煎熬备至,得了一场不轻的胃病,加之缺医少药,被折磨得面黄肌瘦弱不经风。一日,随从的仆人在荒野从一位面色红润的和蔼老人那儿要得一块云片糕,给了他的主人。诗圣在仆人的指点下,一片片撕下美美地送入口中,很快就将这一块糕解决了,丝毫没有不适的症状,反而胃口大开。仆人见状,又连忙拜请那位老人买了几十封随路食用,一路上主人的病居然好了起来。

清江流域丰饶的物产,更是为糕团制作提供了丰富的原料,鄂西山里人其实是用糕团来细细品味农耕时代的悠长岁月的。

漫步花果坪檐牙高啄垂帘带空的和中街,踩着光溜溜的青石板,穿过幽幽的方形天井,高大的柱础承载起轩昂的屋宇,透过喧嚣的叫卖声与隆隆的机器声,江浙富商的影子在这里依然可以领略与感受。以“吴永昌庆记”命名的百年老字号“永昌”、“云心”牌花坪桃片糕就是从这里俊俏地走向了山外,“吴记”产品曾携着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的荣耀被带到了台湾、香港等地。历史上让它声誉鹊起扬名海外有几个重要的时期,一是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时,国民党政要朱和忠先生回到花果坪疗养尔后北去重庆;一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湖北省国立四师和省国立三小迁到花果坪集镇办学,大量外地官员、军人、商人和学生的涌入;再则更重要的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大量外出的人流以及便捷的物流配送,让它撩开尊贵的面纱,跨过清江,淌过长江,走向了寻常百姓家。

相关文章

恩施玉露

发布评论